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任何人都会记住我的成就,没什么好说的
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接下来无所谓了!
——Kenenisa Bekele
上周NN Running Team发布了一则贝克勒的纪录片,片中记录了贝克勒职业生涯中高潮与低谷背后的心路故事,还有他对于那2秒差距的心态、马拉松的看法,还有对于打破世界记录的深信不疑…
下面的文章我们首发于去年的柏林马拉松之后,在看完贝克勒的纪录片之后,再回味一番也许你会有些许新的感受吧!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几年前有个美国人开玩笑说“站在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首都)街头感觉像在北京。”我当然知道他在讲什么:华为广告遍布街头、“中非友谊广场”和“中埃友谊广场”比邻而居、大型建筑工地门口“XX建设”的中文字样,以及时不时有人用中文跟你打招呼,等等。
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埃塞俄比亚已不是中国人概念里“远在天边”的国度:欢喜伤悲、老病生死,中国人面对的埃塞人同样要面对,都是人类而已。发胖、脱发、工作压力、家庭事务、子女教育、身体机能下降、陷入“舒适区”的惰性、年轻后辈的冲击,中国中年人或自嘲或真正焦虑的每一味要素,也同样作用于他们的埃塞同龄人。
更何况,是竞技体育这个“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的行业。当手把手将自己“扶上马、送一程”的前辈Haile Gebreselassie用并不太完美的公路赛经历结束职业生涯,同辈的Sileshi Sihine相伴左右七八年后亦早早挂冠而去,乃至更多后辈、后辈的后辈都选择赶在公路赛的风口掘一桶金、赚一份快钱,之后告老还乡置办田产平静度日。
这个叫Kenenisa Bekele的37岁埃塞男人,早已拥有了传统概念里“人上人”所拥有的一切:财富,足够安度余生乃至庇荫子孙;名望,十多年前已然三块奥运金牌、两项世界纪录黄袍加身;家庭,体育明星加电影明星的标配且儿女双全。
而他最终还是选择站在了2019柏林马拉松起跑线前。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2014年:4月巴黎首秀,2:05:04夺冠;10月芝加哥,除Kipchoge外还输给另外两个肯尼亚人,名列第4;

2015年:1月迪拜未完赛;4月伦敦赛前退出;

2016年:4月伦敦2:06:36第3,再次输给Kipchoge;9月柏林2:03:03夺冠;

2017年:1月迪拜未完赛;4月伦敦2:05:57第2;9月柏林未完赛;

2018年:4月伦敦2:08:53第6;10月阿姆斯特丹未完赛,至此,当年秋天三场大满贯赛事已经没有任何一场愿意给Kenenisa留一个位置;

2019年:3月东京赛前退出。

对于Kenenisa这样的运动员,遑论三番五次退赛,即便仅仅输给一名对手,即便仅仅是Kipchoge,也决然难以接受,毕竟自2003年巴黎世锦赛5000米初出茅庐夺冠之后,到2013年转项马拉松,Kipchoge在场地赛上被Kenenisa压制了整整10年。
王者,讲求“金身不破”,这也是经纪人Jos Hermens为Keninisa选择巴黎而拒绝伦敦进行首秀的原因:巴黎可以为其“私人订制”(注:某种程度上其他精英选手的竞争力较差)一场比赛,而在向来星光熠熠的伦敦他只是其中之一,毕竟2014年时他只是马拉松赛场新手。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即便对于此前王者,可以迁就一时,也决然难以迁就一世,所以除Kipchoge之外,当Kenenisa在2014年芝加哥输给Sammy Kitwara、Dickson Chumba,2016年伦敦输给Stanley Biwott、2017年伦敦输给Daniel Wanjiru,2018年伦敦输给一大群人,乃至在迪拜、阿姆斯特丹这些本来是希望之星们用来赚取大满贯门票的比赛中,眼看着一群群后辈绝尘而去,自己徒留下一个落寞、窘迫、步履蹒跚的背影,这种境遇差别对于Kenenisa内心所造成的影响,不在那个位置,终究难以感同身受。
其实,这不过是竞技体育的自然规律而已,如同很多年前Haile在场地赛上将衣钵传承给青春年少的Kenenisa,再若干年后以伦敦、纽约、甚至纽约半程的若干次退赛作别整个职业生涯,如今37岁的Kenenisa早已拥有足够资本,在阅尽繁华之后,潇洒抽身而退。
终究没有,万幸没有……
2019年夏天,他去了荷兰,像个新人一样听从经纪人、医生、教练、按摩师、营养师的一切安排,减掉8公斤体重,周跑量从最初的50公里上升到离开荷兰时的150公里。
伤病、状态起伏与职业运动员如影随形,何况Kenenisa的职业生涯至今已超过20年:2005年初未婚妻猝然离世,7个月后赫尔辛基世锦赛10000米夺冠、8个月后破10000米世界纪录,当时他23岁;而如今,37岁……
37岁的秋天,回到欧洲,德国首都柏林,起跑线前并肩站立的:
-Birhanu Legese,1994年出生
-Sisay Lema,1993年出生,
-Leule Gebreselassie,1993年出生,

Kenenisa会知道他们是谁吗?我不确定,让我在这个年纪再参加一遍高考,我恐怕会更多专注于自己,而不太关注考场里还坐着谁。他可能会想到自己那些同龄人吧?
1984年的Eliud Kipchoge?那个被自己在跑道上碾轧10年的肯尼亚人,如今早已在马拉松赛场封神,真正的“封神”,不再稀罕一场一场没有止境的商业比赛,即便是伦敦、即便是柏林,Eliud在尝试做一些人类此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如同登月一般”,把42.195公里跑进2个小时;
1983年的Mo爵士?在一个场地赛市场萎缩、公路赛井喷的年代,大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天才运动员出于经济因素跳过场地阶段而直接进入公路,英国人Mo爵士凭借这个时代独步天下的冲刺能力笑傲5000米、10000米江湖,所以呢?Renato Canova教练下过这个论断:场地赛巅峰时期的Mo,和场地赛巅峰时期的Kenenisa,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37岁、长久未见如此清瘦的男子5000米、10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Kenenisa Bekele,和一群用中国人的历法讲“小他一轮”的同胞,在2019年的柏林同时起跑。
此后的2个小时,我看到了自己几百场比赛的观摩、研究经历中,最血淋淋的一幕:起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Kenenisa像以往一样跑在紧跟兔子的中间或中间偏左位置,那是马拉松队形的C位,往往由气场最足、名望最高的队员占据;
30公里时像以往一样被后辈拉开,这次是Birhanu Legese和Sisay Lema,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马拉松在30公里时被拉开意味着什么,无需统计有多少人在那一刻内心笃定Kenenisa会再次退赛;
34.7公里的水站追上Sisay Lema,比较平和地反超;37.4公里迫近前路上最后一个对手Birhanu Legese,此时后者回头看了一眼,无法想象他看到那个自己蹒跚学步时已然开始参加国际比赛的前辈此刻在身后虎视眈眈时是何等绝望,可能羚羊转头看到狮子的心情大抵如此,谁能想到丛林法则中早已该默默消亡的老狮王此时能够如此精神矍铄呢?
德国人用直升机从空中拍下了这一幕:不再有反超第三名时的温情与保留,勃兰登堡门前只剩下最后一个对手。即便相对于直升机的航速,也可以看到Kenenisa在几秒钟之内从Birhanu身旁撕开一道几十米的口子,配合镜头切回地面后他脸上的表情,那一刻我脑海中出现的词是“生吞活剥”,镜头远方是Birhanu的表情扭曲和动作变形。这很正常,为年轻、为提速过早、为过分自信付出的代价,每个人都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付出过。
无法确定此后的将近5公里赛程中Kenenisa是何时意识到自己有机会破世界纪录的,毕竟他自己的赛前预期也“仅仅”是2:02,最后这段路与其说是看能否有机会打破世界纪录,不如说循着心路看一个37岁的中年男人如何在站上巅峰又坠入谷底后对此前的讳、谤、猜忌、质疑做出回击。眼神、动作、表情莫不如此……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2:01:41,距离打破Kipchoge一年前在同一条赛道上创造的世界纪录差3秒,无从知晓Kenenisa Bekele此生是否会有距离马拉松世界纪录更近乃至将其打破的一刻,也从未见过冠军过线瞬间的表情会如此难以名状,毕竟即便在2018年柏林马拉松发生之前,2:01:41还比再之前那个世界纪录快76秒……
好在,Kenenisa的伟大并不再需要用马拉松世界纪录或者奥运会马拉松金牌去证明,尽管这两者或两者之一可能是未来一两年的看点,但对于他本人:在场地赛强手如林时笑傲江湖;在公路赛人才辈出时转战于此,5年10个赛季过后以37岁的老迈残破之躯完成这份内心救赎。至此,the greatest distracne runner ever 盖棺定论实至名归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2009年DuncanKibet和JamesKwambai在鹿特丹2:04:27相同成绩夺取冠亚军之后,Canova教练写了一遍文章称其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个成绩在当时是仅次于2008年Haile2:03:59世界纪录的历史第二好成绩;而仅仅不到3年之后2012年1月迪拜一场比赛已经可以刷出4个2:04的成绩,世界纪录也在此前被PatrickMakau改写为2:03:38;而时至今日,在一场欧洲三四线比赛中甚至可以同时出现5个2:06的成绩……
在过去10年场地赛枯竭、公路赛爆棚的年代,迪拜制造了众多埃塞俄比亚青年军,肯尼亚出现了若干世界纪录和准世界纪录保持者:Patick MakauGeoffrey MutaiEmmanuel MutaiDennis Kimetto,而即便这些人中最稳定的Wilson Kipsang,都没有成熟的场地赛经历,这些人的职业生涯,最长者大约10年,已然难能可贵,

而今年是Kenenisa Bekele开始参加国际比赛的第21个年头,与他类比的,依旧是同时代、同为场地赛出身的Eliud Kipchoge,而再上一个,是Haile Gebreselassie

这项运动,
远不只是中国白领度过中年危机的工具,
更是真正职业运动员在瓶颈、谷底之后实现自我救赎的心灵归属。

文:小丁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贝克勒职业生涯纪录片:使命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trail.cn/1942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