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 跑步真穷

点击上方蓝字“跑野大爆炸”关注我们

体育产业5万亿,跑友花销一点点,

风生水起马拉松,有点儿虚?

跑步红红火火,媒体高兴,田协高兴,投资人也高兴,大家都打着2025年体育产业下一风口5万亿容量的大旗,自嗨!

其实从大数据统计来看,整个体育产业的趋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基数跑者收入水平还不高,甚至偏低。

那么多看好的比赛,那么多利好的产业,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爆。但凡身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脊背间窜上来的阵阵凉意…就在这个确实是朝阳的产业之中。

真相 | 跑步真穷

2017年3月份中国田径协会发布《2016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与参赛人数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但是仔细评估数字背后,我们却发现,这里面的商业容量还相当小。

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328场,参加比赛的总人次全年近280万,再创历史新高。全程马拉松达到三级及以上的选手约有13.3万人,其中达到精英级的选手近9千人;半程马拉松达到三级及以上的选手约有31.5万人,其中达到精英级的选手约有1.4万人。

这组数字我们不妨做个分析:

关键词:328场,280万人次,全程选手14.2万人,半程选手32.9万人

如果你比较有经验的话,大概知道这些人就是真正跑友的中流砥柱了,正是这47.1万人反反复复支撑着这328场比赛,加上一些5公里、10公里选手,共同促成了280万人次的全年赛事消费量。

真相 | 跑步真穷

两个维度做些极端分析:

1、假设280万人次都是只参加一次的选手,那么全国马拉松人口280万人,其中232.9万人为参加5-10公里的入门选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2、假设280万人次都是这47.1万半程以上选手构成呢?那么每人每年参赛5.94次,接近6次比赛。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3、一个有可能接近的估算,全马跑友的重复参赛率很高(一旦有了全马能力,就会反复参加全程比赛),平均一年参加6次是比较有可能的。而半马会相对弱一些,也就参加两次,就会转全马。这样,剩下的基本都在参加5-10K,这些人重复参赛率并不高,很多都不是真正的跑友,只是凑巧参加了一次家门口的比赛。很少有选手会去外地跑5公里的。于是,5-10K选手的分布就是280-14.2*6-32.9*2=129万。

在田协数据的基础上,推演的跑步人口很可能就是176万人(14.2万全程,32.9万半程,129万5-10K)。这个数字都是参加田协比赛的,如果把非田协比赛加上,我们咬咬牙,翻倍,全部跑步参赛人口也不过是350万人。这样的一个数字,其实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是严重不够的。

但多数媒体口中,跑步人口已达几千万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跑友,跑了一年,竟然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比赛,多半也缺少在跑步运动上的消费意识,网友而已。

先不要说欧美体育产业有多大,欧美的马拉松价值有多高,能讲出来的比赛往往都是历经岁月洗礼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造就的。反观国内,就像刚刚被吐槽得一塌糊涂的银川马拉松,就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差异,国内马拉松赚钱非常难,而赚跑友的钱尤其难。

多数赛事还都采取的是多元的资源组合方案进行运营,拼的都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的逻辑。或者,干脆克扣补给、医疗和各种物料。

号称激活跑步产业的赛事尚且如此,其他如培训、医疗、康复就更是捉襟见肘了,唯一日子过得还好一些的,是装备厂商,至少,这种看得见的实物大家还是有花钱的习惯的。也难怪新周刊蒋方舟写了篇文章《马拉松是中产无声的广场舞》,这不能怪跑步,跑步本身的多元属性造成的。

真相 | 跑步真穷

跑步的门槛属性:

跑步的零门槛属性决定了这项运动的穷人、中产、富人都会有涉足。不像有些运动有天然的高门槛排他性,比如高尔夫要买一套杆吧,要租用场地吧,自行车也有几千块硬成本投入,皮划艇、滑雪,各种流行的运动都是有门槛的,像骑马这种就更加的复杂,大型动物进不了5环的,爱上一匹野马,可惜家里没有草原。比较下来,跑步真的是零门槛。

跑步长腿的人就能跑,足球长嘴的人就能骂,所以这两项运动的受众基数是最大的。但是你根本没法用一个维度和指标来加以区分。当然,用足球来区分男人女人多半还是靠谱的,就想用韩剧来区分男人和女人一样。

既然跑步是一个天上一脚地上一脚贫富差异巨大的运动,凭什么说跑步真穷?

国内的坑有多大:

国内马拉松比赛国内跑步还是屌丝居多,和其他运动相比,绝大多数没啥钱。你也经常能在赛后看到跑友吐槽补给站食物少,比赛包质量差,几百块钱都交了,还没享受到XX服务,透着不大气。加上一些名利的争夺,跑步市场已经非常的不单纯了。

而跑步的相关数据统计,多威、特步等品牌的鞋子比赛时占比还是很大的,鞋子差不多是跑步装备中最重要的指标,它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费力。从田协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跑步人口,本来数量就不够,且消费能力也不高。看好跑步赚钱而一头扎进跑步圈的人,千万要三思啊。

时间成本算一算:

跑马拉松或者说长跑,时间成本极高,如果用好了,对脑力劳动者的加分项是很高的。对土豪来说,也可以打着跑步的名义去国外参赛大花特花,所谓的“不招人烦地炫富”。但是那些动不动月跑量就上千公里的“大神”,算过每天花在跑步上的时间有多少吗?他的时间成本一定也不是很值钱的。

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跑友,特别有钱的和特别没钱的都有,两种极端都很容易进入公众视野。一种是不训练经常参加国际比赛,全身限量款,最新款。另一种就是跑量极其巨大的所谓的大神,也看不出本职工作是否会受到影响。而这种有钱的跑友往往是实业公司的或者经历过底层商业打拼的人,总之不是挣快钱的人,跑步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健康和精神:

适度跑步身体健康是非常好的需求,但是跑步,并不能使你直接致富,他是一个属性的加成项,能加到什么,和你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是直接相关的。

快递小哥跑步,增加的项目几乎为0,但是企业家跑步,如果是中层,可能更有计划性,如果是高层,可能更能看得长远。如果是创意工作者,可能更有跨界创业和长劲儿…

又引回这个话题,如果跑者大多数是没什么消费力的,是很难给这个产业带来现金收入的,千万不要迷恋那些动不动几千万甚至上亿跑步人群的报道,几千万人都跑起来了,国内的马拉松还至于如田协2016年报中说的,全马人口14.2万人吗?

更乐观一点的展望是,目前,跑步市场,绝大多数跑者是还是屌丝跑者。——>跑步能让屌丝能力属性加成——>屌丝逆袭成为富人阶级——>新富人引领潮流,跑步成为贵族青睐的运动——>长期看大有可为。

这里面的关键点:贵族青睐的运动

跑步本身不带有贵族属性。不像骑马、冲浪、滑翔机等天然有贵的门槛。跑步零门槛,但是不耽误贵族去青睐它。且,跟风,能造就新的贵族生活方式。也就是目前的高端人士,对跑步的理解和传播,更为重要。

跑步产业本身就是教育产业,靠教育产业挣钱,要有足够的耐心。他不是快钱啊,长跑本身也不是快项目啊。2025年的5万亿容量,或许在后面阶段能得到更好的释放。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有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的梦境,美好而虚无。

真相 | 跑步真穷

跑野大爆炸

微信公众号回复“炸”告诉你一个秘密!

真相 | 跑步真穷

本文为原创,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跑野大爆炸保留版权信息及所有权利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违者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trail.cn/33802.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