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最近,欧洲上演了一出足球版的“权利的游戏“,高调登场的欧超联赛在48个小时之内就轰然倒塌,豪门相继退出,欧超瞬间支离破碎。只是,不管是外部的资本入侵还是12支顶级豪门的人心思变,变革的这颗小种子已经正式在欧洲足球世界扎了根。

未来的欧洲足球已经处在了一个变革的边缘,那么,我们的戈赛呢?

戈十六的赛场上,长江终于得偿多年所愿,拿下冠军。当戈壁重新归于平静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明年的戈十七会是怎样的?继续上演“三国演义、七国争雄”,又或者是重新出现曾经交大安泰那样的四连冠?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无论是感悟还是赶路,时代都在推动着戈赛在前行。

其实,戈赛举办十六载,当中也经历过多次的转变,从最早追寻“玄奘之路”的初心,戈九之后火药味渐浓,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也不算太过夸张。最终,戈十四,9人11票的规则委员会紧急诞生,比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当然,这些规则依然还是在变化中。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比赛竞技、商业利益、精神文化都糅杂在一起,如何去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一门学问,而掌控一套高超又巧妙的赛事规则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今所设置的大部分规则都维系着赛事的可持续举这个最为核心的利益点

顶尖院校操纵规则,一流院校使用规则?

无论是取消随队摄影师,还是女队员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50%的新规,看似是平衡各个热门院校间的实力,但从某种意义上也会让未来的参赛阵容逐渐固化。

在戈十六开放两个精英名额之后,对于大部分想要力争领奖台甚至是目标冲冠的院校来说,未来5女+2精英的模式会成为标配。当然,如果再次有霸主出现时,规则的风向标也将再次倾斜,合连纵横,永远的朋友还是永远的对手?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不过,在这个什么都可以碎片化的时代,仅仅依靠规则保持现有的维稳局面,真的够吗?

时代的车轮越来越快,前些年的图文宣传正逐渐被直播和小视频类的新方式所瓜分掉更多的流量和关注度。

今年戈赛也确实是有了赛事直播,不过还只局限在各个CP的附近,能不能像环法那样,或者像UTMB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的直播,从感官上来看,差距还是很大的。

通讯线路保障,信号的增强,也许是会有更多的投入,但我相信,这样的投入在未来是会有巨大回报的。至少,戈赛在未来可能会人们心目中成为一场有竞争也有趣的比赛,而不是一小群人的狂欢。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同样是院校之间的竞争,很多人都希望戈赛能成为中国的箱根驿传。抛开箱根驿传的百年历史,在竞争性和商业价值方面,戈赛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去追赶。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比较明显的就是在竞争程度上,箱根驿传的20支参赛队伍,不说水平都很接近,但至少其中一半以上的队伍是具备竞争力的,即使排名相对靠后的队伍,也会为了明年的参赛权而力争前十。

而戈赛由于各个院校间的投入差距,导致实力差距之悬殊可以称得上是天差地别。所以,你可以看到创价大学这样的黑马出现在箱根驿传的舞台上,但是却很少有黑马能在戈赛中逆袭。

纵观历年的戈赛,大部分时候夺冠热门就集中在这两三四所院校当中,之后的四五所院校虽然也被认为是劲旅,但和冠军之间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再之后的队伍更是没有竞争力了。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大部分的观赛者而言,当冠军归属只能在小范围内兜兜转转,竞争性必然就会大打折扣,投入程度也会有所保留。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戈赛几乎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户外多日赛了。在我们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就分析过,一名队员想要冲A成功,可能要花费近20万元,这还不算时间成本。

那些志在冲冠的热门院校在投入上则是更为惊人,动辄五百万以上的数字,几乎可以称之为是真正的“烧钱”运动。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在院校超大投入的背后,戈赛的商业价值有达到最大化吗?至少在这些年中,戈赛的战略合作伙伴,从戈十一的红牛,戈十二、戈十三的Jeep,戈十四的华润五丰,再到戈十五姗姗来迟的比亚迪,可谓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其中缘由只能自己细细品味了。

相比较之下,各个热门院校的赞助商倒是颇为稳定,俨然是各位金主心目中的香饽饽。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由院校牵头招商,是否会让戈赛目前的“三菜一汤”更上一层楼,戈赛又是否会在能量更为强大的院校帮助下成为一场商业价值更高的比赛?比如运动大品牌,除了索康尼两年投入,大多数都还没有踏入这个市场,仅仅还在卖货的阶段。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如今一人搭台,已经几乎是达到了戈赛商业价值的天花板,想要像箱根驿传那样成为一场国民赛事,必然是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的注入,或者说需要整合更多方面的资源和权益。

不过,问题也没那么简单,就像欧超办不起来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欧超一旦开打,小球会就会前途渺茫。所以,同样的问题也会被摆在戈赛的那些小院校面前。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如今的戈赛就像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按照目前的模式继续往前走,这种小富即安的状态又能持续多久?

在经济大变革之下,一切都变得不太好说。由于去年的疫情影响,已经有很多的院校的EMBA招生都变得十分困难,不少队伍甚至连最少6人参加的A队都已组织不起来。今年,同济和华理就缺席了A队的竞争,而他们在以往还属于是较有实力的队伍。

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没有交大安泰的四连冠,长江也好,中欧也好,会不会还有那么大的投入在比赛当中,包括其他的一些院校,他们是否一直会对冠军有那样强烈的执着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主办方倒也是在努力,为了补救商学院学员的不足,老戈组,品牌组等不断应运而生,进行了创收。只是,这种程度的小打小闹真的可以破而后立吗?还是只能隔靴搔痒呢?

在这个问题上,UTMB是有参考意义的。从一开始的UTMB组别,到之后的CCC、TDS、OCC、MCC,PTL组别。在这里,既有庄主、K天王、Jim Walmsley、Pau Capell这样的世界最顶尖高手,保证了竞技的水准和激烈程度,同时也有像你我这样的普罗大众能够亲身体验,参与其中。

竞技的水准和亲身体验也正是目前戈赛想要破圈所最急需的要素。诚然如今戈赛各支队伍的水平正逐渐提高,甚至有精英选手的加入,但很坦诚地说,离开这个小圈子,精英选手的实力与名气远没有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那与其看四位50多岁的中年选手比拼,那我们为什么不考虑去看全国最顶尖越野运动员的同场竞技呢?无论是话题性也好,还是竞技的观赏程度也好,无疑后者是更令人感兴趣的。既然,UTMB可以设立不同距离的比赛,那为什么戈赛不能设置各个年龄段,或者各个不同实力组别的比赛呢?

试想一下,姚妙向付召闫龙飞祁敏申加升梁晶赵家驹邓国敏连续PK三天全程直播?


另一方面,戈赛的曲高和寡让很多人对于这场比赛并不真正的了解。很多人一直都对戈赛的规则摸不着头脑,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让他们对戈赛能有更多的热情。就像棒球和橄榄球在中国的推广,实在是太难了!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也许普通的跑者或者越野爱好者并不是戈赛的主要人群,他们不一定能来比赛,但戈赛需要他们的关注。当你能够重视他们,让他们了解比赛,懂得团体赛的精彩与乐趣,从另一个层面说,是又一次对于戈赛的推动。

总而言之,这场比赛是到了一个该变革的时候了,否则明年即使直播信号更就好一点,那又能怎么样呢?戈赛需要全中国爱跑步爱运动的人来关注,而不是全中国商学院爱跑步、爱运动的人关注,这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摆脱小众的自娱自乐,戈赛的精神才算真正意义的发扬光大。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在戈十七之前,我们需要明白茫茫戈壁,到底谁主沉浮,是院校?是组委会?还是所有具备探索精神的跑者们

戈赛IP,是谁的?是行知探索的?还是各个院校的?还是大家一起的?随着戈赛规模的越来越大,主办方能否继续撑得起这面大旗?如果是各院校一起成立股份公司呢?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观点|欧超凉了,戈赛又该何去何从?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trail.cn/8832.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