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一年多前,刚刚入行的我接到了一个有关跑步训练营的选题。在采访跑者的过程中有人提到了“老梅约跑”,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跑步组织。

与跑圈的交集日益增多,偶尔也会听到一些跑友提及“老梅约跑”。随着了解的深入,对这个团体越发地感兴趣,因为他们绝对属于跑圈里另类的跑团。有时候,我觉得以跑团来定义他们显得不够准确,如果可以的话,也许称之为“大家庭”会更为贴切。

毕竟,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真正用爱发电的“老梅约跑”会是多少跑者心中的白月光呢?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老梅约跑,顾名思义老梅就是这个团体的创始人。虽然是上海的老牌跑步团体,但作为发起人的老梅却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老梅算是那一代人里先跑起来的那一批人,不仅跑了还跑出了名堂。1979 年 2 月 18 日,在美国运通银行赞助的香港长跑接力比赛中,老梅所在的队伍打破了当时 4×800m 项目的香港纪录,老梅还在 1500m 赛事上成为全港第一接力跑手。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2008 年,老梅因为工作来到上海,周日的世纪公园,从最初老梅的形单影只,到后来慢慢有了固定的三四十号人,“老梅约跑”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除了周日相约世纪公园跑长距离,周三有在中医大操场进行的“老梅速度课”训练(后来转战源深体育场),还包括周五的一次节奏跑合练。跑步经验丰富的老梅自然而然成为了不少跑者在半马和全马领域的启蒙教练。

2011 年 8 月,“老梅世纪公园接力赛”问世,老梅出资举办,从赛事组织到现场的服务工作,全部由他和团队成员完成。奖牌、奖品、证书可谓是一应俱全,“老梅约跑”成为了当时草根比赛的先驱。接力赛在跑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甚至有不少跑者将每年的接力赛视为年中最重要的考验。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老梅在世纪公园的约跑和接力赛一办就是十多年。在此期间,国内的马拉松运动遇上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夜之间,马拉松从过往无人问津的冷门运动摇身一变,成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新标注。

突然涌入的人群让马拉松市场变得热闹起来,风起云涌的跑圈江湖里,无数的新兴跑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又有很多的名字在时间的长河里渐渐消退。而“老梅约跑”却十多年如一日地出现在世纪公园,按部就班地训练、聚餐,老梅也依然自费组织接力赛和测试赛。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老梅的故事不止于此,“老梅约跑”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有人在这里坚持了十多年,也有人是初来乍到,有人慕名而来,也有人机缘巧合就相伴至今。

他们来到这个团体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的感受却又不少相似。我们采访很多成员,也包括老梅,听听他们是如何分享心中的“老梅约跑”。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跑友 ID:百能 约跑编号:115

百能是所有受访者中最早加入“老梅约跑”的跑者,而 115 就是他个人的专属编号。

这个编号是整体团队的记录,4000 多个日夜,有多少跑者曾并肩而行。这个编号就是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独特回忆。百能也将其视为自己与“老梅约跑”共同的印记。

想要获得自己的专属编号,需要跑满三次在周日下午举行的世纪公园约跑活动。最后由团长老梅亲自发放专属号码。在百能的印象里,平日里颇为和气的老梅,除了严肃对待跑步训练外,在加入跑团的规则上也是一丝不苟。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聊到编号,百能还有一点遗憾。2007 年,当时他长距离跑得少,而“老梅约跑”周日活动都是针对半马全马的长距离训练,他觉得自己也跑不了那么远,所以周日活动没怎么参加。如果从一开始就跑周日的约跑,可能他的编号已经进前 50 了。

除了编号,“老梅约跑”还有很多类似的充满仪式感的东西,比如纪念服。参加过 52 次活动之后,老梅会给他发纪念服,因为一年有 52 周,想要完成一次马拉松至少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这也是老梅心中对于坚持的一种认可。编号、纪念服,虽是小物件,但也是在细节中体现了另一种的人情味,这是一种回报,是一份回忆,也增添了一点归属感。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百能厉害之处就是他还有一件 104 老梅签名版纪念服。这是给参加过 104 次活动后的奖励。在他的印象里,自己应该是前三位拿到 104 签名版纪念服的跑者,这让他颇为自豪。

和“老梅约跑”一起奔跑了 10 多年,百能已经参与了 360 多次周日的活动,可以说是风雨无阻,老梅周日的约跑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跑友 ID:盈盈 约跑编号:733

跑步 8 年多,这也差不多是盈盈与“老梅约跑”相伴的所有日子。慕名而来的盈盈在 2014 年的 2 月 23 日完成了第一次周日活动的签到也终于找到了“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跑步是一条纽带,而传递的是关爱与奉献。每年 8、9 月间举行的接力赛,除了老梅的出资出力外,也是每一位团队成为最忙碌的日子。从 2014 年开始到现在,盈盈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每一年的接力赛,这是她每年最重要最拼尽全力的一场比赛,不为其他,只因这里有太多人的努力和付出。

4 人一组,总共 25 支参赛队伍,仅参赛选手就有 100 人,最多的时候这是一场有近 200 人参与的大盛会,而现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啦啦队基本也都是“老梅约跑”的成员或家属,全心全意地为参赛者服务,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为他人服务,为团队奉献是“老梅约跑”的一种共识,不仅是每年一度的接力赛,即使是平时的周中或者周日的合练,那些不训练的队友还是会来到现场并为大家进行提供补给和拍照。

盈盈觉得跑步是跑团很重要的部分,可是后勤服务啦啦队更能体现跑团的凝聚力。尤其是近些年每周日下午的约跑活动,老梅都会事先安排好“摊主”来值班,一般是由近一年出勤率最高的成员担任,而大家都异常珍惜难得的机会,各种花式补给、递水和拍照服务,后勤水准可谓是越来越高,如同家人般的相互支持与关爱一直都是”老梅约跑“的重要文化。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家庭式的相处方式培养起来的团体又有了别样的一丝温情。在中国的文化里,最能体现温情的离不开那一顿饭。不管比赛还是周日的约跑,结束后的聚餐都是雷打不动的,就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团圆饭,吃的就是一个热闹和温馨。

盈盈回想自己在上海的这些年,重要的节假日都和跑团的朋友们一起度过,8 年来,互相见证大家的点滴进步,互相鼓励支持,除了跑步,还有工作生活,跑团不仅是跑步,更胜似家人。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跑友 ID:山河故人 约跑编号:1074

“老梅约跑”的团队延续了十多年,也不断地有新人涌现。编号 1074 的山河故人是新晋加入的跑友,日子不算长,去年四月才正式成为团队的一员,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个团体的热爱。

起初只是为了找到一起跑长距离的同伴,让训练不那么枯燥,山河故人都没有想到,连自己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周三的速度课、周五的节奏跑、周日下午世纪公园的长距离,除了本身对跑步的热爱,队友们对他的照顾以及良好的氛围,甚至将训练都变得有趣起来,让他更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集体的活动在他生活中的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也为他构建起了一个和日常生活、工作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山河故人觉得在这里可以找到很强烈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来自老梅的付出。包括聚餐这样的琐事,老梅都一直非常上心。山河故人第一次见到老梅,当时老梅穿着深雾霾蓝的羽绒服,站在周末约跑的集合点,操着一口港式普通话,张罗着安排大家吃饭。

老梅作为这个团体的精神领袖,他把服务与分享的精神传递给一批又一批的跑友们,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关爱。有了成熟的制度,这才保证了团队的凝聚力。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老梅约跑”正是得益于此才能继续奔跑下去,跑得更远,让更多的跑友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跑友 ID:老梅 约跑编号:1

有着一口浓厚港味普通话的老梅颇为健谈,十多年的时光在老梅的口中竟然多了一分云淡风轻。

“老梅约跑”的起点是老梅在 2009 年元旦的突发奇想,闲来无事的老梅在贴吧发了一个帖子,相约一起去世纪公园跑步。虽然当天只来了一位跑者,两个人跑了 20km,但谁也没有想到,一跑就是 13 年,现在每一次周日的活动至少都要近 40 人了。

最早的“老梅约跑”并没有固定在周日,有时候也会在周六约跑。后来老梅发现大家在周日的出勤率更高,因为当时的跑者中不乏年轻的单身人士,周六都有活动,所以周日逐渐约定俗成变为固定的约跑日。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约跑编号倒是老梅的发明,为了方便统计跑友们的出勤和完成情况,也避免了重复的登记。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跑友来过一次就不来了,编号也就浪费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才有了如今出席三次才能领到专属编号的规则。

在制定了这个规则之后,老梅发现大家的积极性反而更高了,三次之后,很多跑者都养成了周日约跑的习惯,“老梅约跑”也开始壮大起来。为了大家可以坚持,老梅想着法子地给大家更多的鼓励,纪念衫、签名服让越来越多的跑者坚持了下来。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对待跑步和训练,老梅是严肃而又认真的,他觉得如果想要跑出好成绩,每周一练是不够的,除了长距离,还需要有其他的训练形式。于是周三和周五慢慢就有了新的训练内容。即使下雨,老梅会用他的名言“反正跑步流汗还是会湿掉的”来激励大家,他希望所有人能在跑步中找到马拉松精神的精髓。

有了训练,老梅就希望能让自己的跑友们可以有机会去展现成果,接力赛就成为了最好的方式。第一届的接力赛,老梅和跑友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组织筹备,这场比赛成为了后来很多人的美好记忆。老梅很重视跑友们的参与感,直到今天,关于接力赛的参赛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属于“老梅约跑”的成员。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老梅说,这场比赛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他们拼搏、努力训练,他希望在场上竞争的人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不然久而久之就会变了味,也许水平提高了,有更多的专业选手来了,但对于”老梅约跑“的成员来说就失去了意义。

无论是比赛还是平日的训练,在 2018 年之前都是老梅亲力亲为,自掏腰包。一方面,老梅觉得自己的收入水平尚可,跑步的花费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团队的人员众多,老梅觉得不能轻易地放下这个担子,毕竟这份情感难以割舍。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特别是 2015 年,老梅退休以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老梅约跑”中来。他也开始认真地思考起这个团队的未来。在最初的设想中,老梅的确有考虑过找一个接班人,可以和自己一样肩负起这个团队。

五只手指都长短不一,这个世界上想再找出一位“老梅”更是难于登天。直到 2018 年,老梅打开了思路,一个人也许难找,为什么不找一群人呢?于是老梅在出勤率最高的跑友中开始实施轮班制,做后勤补给、报名登记,大家的反馈也是异常积极,难得有为团队服务的机会,大家都是格外珍惜。

随着这些年“老梅约跑”的规模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有不少赞助商都主动找到老梅,希望能和他们进行合作。老梅大多都婉言谢绝了,他的想法很简单,跑友们是来跑步,就让大家简单地去跑步、去训练。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13 年,每周日下午,世纪公园总有个人,风雨无阻地等在那里,如今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为了迎接孙女的出生,老梅去到了澳大利亚,没想到突如而来的疫情让他的回沪之行不得不暂时延后。老梅趁着这段时间享受了天伦之乐,也对困扰自己已久的关节炎进行了膝盖手术,恢复期恰好是一年。他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等到一切顺利,自己不用再复诊时,他就会回来,而他的心也从未和大家分开过。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也许下一次去世纪公园跑步,你就会听到一口港普的老梅和你说着,跑完一起去吃饭。

编辑大卫 / 文字大卫 
 视觉燃烧的腿毛
图片来源老梅、盈盈、山河故人

社群|老梅:约跑,跑完一起去吃饭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trail.cn/320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